来源:冯艳萍发布时间:2023-03-23阅读次数:12
3月21日下午,中国生态文化协会在北京举行《中国草原生态文化》首发式暨草原生态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会议由中国生态文化协会会长刘红主持。
会上,中国生态文化协会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竹藤组织董事会联合主席江泽慧教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总工程师闫振,中国生态文化协会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原副局长彭有冬,中国生态文化协会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陈俊宏共同为《中国草原生态文化》专著首发揭幕。
中国生态文化协会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原国家林业局资源司司长汪绚对《中国草原生态文化》研究过程及主要内容作概要介绍。该书由中国生态文化协会组织内蒙古、青海、甘肃、宁夏、四川、河北、新疆等省区林草主管部门省级生态文化协会,11所大学和研究单位,历时6年,最终完成;全面阐述了中国草原生态系统东北草原区、蒙宁甘草原区、新疆草原区、青藏草原区、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原区等五大草原区的资源地理分布、生态环境、民族状况和文化分区,介绍了草原生态文化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以及民风习俗、文学艺术经典等。
中宣部宣教局原副局长、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副秘书长董俊山,中国生态文化协会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农村经济司原副司长吴晓松,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原校长尹伟伦,国家林草局生态司一级巡视员郭青俊,国家林草局草原司副司长李拥军等与会专家学者、有关方面负责人、本书部分撰稿人,就《中国草原生态文化》开展热烈交流研讨。大家一致认为,这是我国第一部以生态文化的视角反映草原民族与草原生态系统的关系,追溯草原民族与草原共生演进历史,探索草原生态文化发生发展脉络,揭示草原生态文化的思想精髓、本质特征、文化形态和表现形式的专著。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总工程师闫振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该著作从国家战略和发展全局高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林草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草原生态文化为主线,将草原的历史文化积淀与草原民族的生存繁衍、草原生态保护利用和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相结合,深入全面地阐释了中国草原生态文化的思想精髓和物质成果,为新时代草原生态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对于弘扬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推动草原生态建设、促进人与草原和谐发展、全面推进牧区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协会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江泽慧教授作总结讲话,对本次座谈会给予高度评价,并向为本书付出努力的各方面表示衷心感谢。她指出,《中国草原生态文化》是中国生态文化协会中国生态文化体系研究的第五部专著。中国草原生态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基础支撑,对于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推动草原事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对于新时代生态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对于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方式,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她强调,今后协会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两会讲话等为引领,一如既往致力于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生态文明,为促进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动生态文明高质量建设贡献力量。
协会副会长及秘书处相关人员出席了会议。
江泽慧、闫振、彭有冬、陈俊宏共同为《中国草原生态文化》首发揭幕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总工程师闫振发表重要讲话
协会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江泽慧教授作总结讲话
座谈会专家研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