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文化协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三届一次理事会专家报告会召开 聚焦生态文化与北京花园城市建设

来源:发布时间:2025-07-03阅读次数:7

 

2025年6月28日下午,中国生态文化协会在京组织召开协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三届一次理事会专家报告会,特别邀请新当选的中国生态文化协会副会长,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北京生态文化协会会长高大伟同志作题为《生态文化和首都花园城市建设》专家报告。报告会由中国生态文化协会会长刘红主持,协会副会长厉䢖祝、李航、凤懋伦、徐信武,秘书长马志华,及协会常务理事、理事等来自全国25个省(区、市)的省级生态文化协会、科研院所、生态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单位140多位代表参会。

图片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大伟作专家报告

图片

中国生态文化协会会长刘红主持报告会

高大伟的报告围绕首都花园城市建设展开,分为四个部分:缘起、禀赋、特征和聚焦。

缘起:首都建设大花园的战略擘画。

报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科学解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特别是亲力亲为推动首都生态环境建设,连续 13 年参加首都全民义务植树并发表重要讲话,从指出“植树造林、改善生态”“扩大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到明确提出“一个城市的预期就是整个城市都是一个大公园,老百姓走出来就像在自己家里的花园一样”“把首都建设成为一个大花园”。遵循总书记指引,北京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深化生态文明实践推动首都花园城市建设的意见》《北京花园城市专项规划(2023~2035年)》,擘画了首都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禀赋:深厚坚实的建设基础。

报告中阐述了北京建设花园城市的四大禀赋:

一是生态人文底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北京的“文化基因”。北京是一座拥有七十多万年人类文明史、三千年建城史和八百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不论是坛庙园林、宫廷御苑、三山五园,还是“半城宫墙半城绿”的城市景观、以皇家园林和古树群为代表的历史名园等,都体现了顺应自然、合理利用自然的传统生态智慧,诠释着花园式的审美旨趣和城园相融的文化意蕴。

二是绿色生态基底:建成全国首个全域森林城市。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厚植绿色生态基底,在久久为功推进绿化建设基础上,接续实施了以两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为代表的一批重大生态工程,“一屏三环五河九楔”绿色空间布局逐步完善,森林覆盖率由2012年的38.6%提高到2024年底的44.95%。

三是公园体系支撑:同步建成“千园之城”,公园游憩体系初具规模。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生态环境和优秀生态文化的需要。

四是社会共建共识:全民参与植树造林成新传统,社会共建共享理念深入人心。为花园城市建设奠定了良好社会基础。

特征:“三美”勾勒首都花园城市蓝图。

报告中介绍了首都花园城市的内涵:以生态文明为引领,推进城市绿色发展,通过全社会参与、精细化治理,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建设目标:2030年消除弊端、形成格局;2035年初步建成;2050年实现高质量发展。

报告描绘了首都花园城市的“三美”特征(实现路径):   

一是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推动公共空间美学化。宏观上构建“一屏五带、两轴三环、九楔十五片”空间格局;中观上塑造“山水形胜、古今交融、森拥园簇”风貌特色,打造“一快一慢看北京”景观廊道;微观上以绣花功夫促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最后500米深度融合,提升城市“颜值”,推动“绿”与“城”的深度融合,实现“人”与“城”的双向奔赴。

二是打造可感可及的美好生活:让市民“走出家门就像进入自己家的花园一样”,共享花园生活的“美好”。通过纵享“四季花园”之美(春有新彩、夏有浓绿、秋有斑斓、冬有银墨)、畅享“千园之城”之美(打造“京彩公园”、“京华绿道”、激活公园绿道“活力圈”)、尽享“生态惠民”之美(持续打造“森林音乐节”“园说”等生态文化品牌活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是培育入脑入心的美德风尚:促进城市审美升级。加强科普宣传,讲好美丽北京绿色故事,传播绿色发展理念,培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德风尚,彰显守正创新的文化美、和谐共生的意识美、共建共享的行为美、品味城市的艺术美。

图片

报告现场

聚焦:生态文化点亮花园之都。

报告中强调,建设花园城市需以生态文化为引领,通过务实举措点亮“花园之都”:指出,一是保护历史名园山水格局,展现古都历史景观风貌。要完善保护管理标准、深挖文化内涵、打造生态地标、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和植入国际交往新场景等方式,实现对历史名园山水格局的整体性保护和创新利用,擦亮首都北京历史文化与自然遗产的金名片。

二是聚焦全国文化中心根基,着力打造老城精华区。打造老城精华片区,结合申遗、整体格局保护与城市更新,完善绿化网络,鼓励胡同四合院三维增绿,推进“院中一棵树”专项任务,传承古都风貌与历史文脉。

三是促进绿城花城融合,持续满足市民美好生活向往。启动绿化彩化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多彩社区”“市民花园”等工程,结合老旧小区和传统商业设施等重要的城市更新类型,营建花园小区、花园街道、花园乡村、花园商圈、花园工厂等八大类花园场景,拓展和优化绿色空间。

四是厚植三条文化带(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基底,彰显绿色资源独特魅力。发挥其承载的自然文化资源优势,延续城市发展记忆。

五是发挥美丽经济引擎作用,带动城市消费审美升级。通过短期节庆营销和系列活动打造、中期消费场景拓展、长期政策规范集成供给等,推动园林绿化与体育、文旅、医疗、教育等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培育可持续的城市消费新生态,助力首都花园城市建设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高度。

刘红会长在总结中指出,首都花园城市建设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许,是首都北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深度融合的创举,凝聚了园林绿化行业同志们的大量心血。报告系统阐述了北京花园城市建设的起源、基础、特征和生态文化支撑,运用丰富的史料与翔实的案例,生动展现了首都花园城市风貌与美好图景,理论高度和实践深度兼备,为民情怀深厚,为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生态文明提供了重要启迪。她号召与会代表认真学习借鉴报告精神,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展现新作为。

报告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演讲生动,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赢得与会代表的阵阵掌声和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认真学习借鉴报告精髓。

图片